Sorry, your browser cannot access this site
This page requires browser support (enable) JavaScript
Learn more >

在这篇博客中,我反思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,从最初的肤浅认知到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,特别是“缘分”这一概念的偶然性与必然性,以及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智慧,探讨了人为何活着、业力与轮回的关系,最终领悟到我们所做的一切,实际上是为了消除过往的业力。

原谅我年少肤浅,将佛教理解为修行。

自我认识佛教以来,佛教 ==(这里使用两个等号)少林寺(寺庙),修行,禁欲,慈悲…

虽然单单在用词上我的描述大差不差,但是既然作为一个为人处事之道(现在我意识到的),他必然不是这些简单的条条框框(当然不理解佛教这些也挺难的)

最近听王德峰老师的课,有一个词我印象特别深–缘分。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词,甚至可以说只有母语是中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(因为它是无法被翻译的,就像学英语的时候是不是先有桌子然后才有 table,而作为母语的时候对 [] 的理解是不是就是桌子–使用[]代替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地方不能用桌子,如果这都不懂,建议暂时不要看了),它与”历史“这个词很像–历史事件都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(暂时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),但历史又是必然的(因为历史已经发生了,不容否定)所以说历史是偶然中的必然。而”缘分“则更神奇,缘分一词深刻的体现出它的偶然性–能遇见你,真的是缘分啊。浓浓的偶然性,但它又是必然的,因为缘分,我们必然相见。缘分同时拥有偶然性和必然性,但它就发生在眼前,缘分有点像西方哲学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填充虚无主义的(填充物[词穷])。这里暂时不做展开,但有一点要说明,缘分这个词,只有母语是中文的人能够理解,并且缘分不是神。

所以这里开始正式讲讲佛教这个话题,首先说一下误解,佛教的禁欲,修行,慈悲为怀等等等等,这些都是佛教的一部分,但这只是一半,按照正统说法,这是佛教给的出世的方法,这里就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根本理念–出世,入世。

佛教的一个浅层理解–“尘世”,“尘世”形容的就是现实世界,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对佛教的理解–脱离尘世。尘世的意思是满是灰尘的世界(想想看,这里简直就是现实世界),尘世之所以为尘世,是因为有个干净的东西–人/自己/我(或者说人的佛性)对比承托,所以佛教的一个浅层理解就是保持自身的干净(简单解释一下干净,存在就是不干净,绝对意义上的干净就是空),远离尘世,不要被尘世所污染,这里的一个浅层理解就是–空掉自己,自身是干净的,也就是自身是空的,而尘世这是空的对立面,来衬托空。

这就是我之前对佛教的理解,不被尘世中的(乱七八糟的东西[再一次词穷])所污染,所以有少林寺,要修行,要斩断七情六欲,要以慈悲为怀….。当然空掉自己之后,人心并不是一无所有,人心会被自己的佛性填充,所以有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”,佛教的佛性来源于自身,但被尘世所包裹,导致人看不清。不然如何立地成佛。

不过,如此理解,也只能是看到了佛教的冰山一角,佛教还有另外一半–入世

佛曰:“色即使空,空即是色”,色–指代事务的表象(各种表现新式),而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现实世界(尘世)也同我心一样干净,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将我的心拓展到整个世界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济公说:“酒肉穿肠肚,佛祖心中留”,世界本就空无一物,而我心中的佛性却不会被消散。这里涉及到佛教的第二个原理,入世,也就是我所忽视的,中国哲学从不是什么退隐的哲学,他包含着出世,和入世,人需要先出世,然后在入世,出世是要超越这个世界,突破世界法则对人的限制–退隐的基本逻辑,而后带着出世的智慧,再入世,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(这里引出了一个问题,做什么事)。佛教的出世有很有标志性,入世则没有,所以我认为我误解佛教是情有可原。

上面提到了去做我该做的事情,什么是我该做的事情,这个问题也是我的哲学的核心问题(我的哲学可以大致简化为 人,活着 -》活着你肯定在做点什么,只要你没死,你肯定在做点什么 -》所以我要做点什么?),我同样不知道我要做点什么,当然我的哲学有一个巨大的问题,人为什么要活着,我目前的解释是(人即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,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死,但人 活着,实际上有一个通向死亡的逻辑,人因为不想做任何事,于是乎人就有理由死了,但好像又存在逻辑漏洞,不可能便利所有可能,反正就是人死也死不了,活着又不知道做什么),当然佛教也没教人入世之后做什么,但我佛给了个让我苦笑不的的回答—你不是说人活着就是在做什么吗?你正在做的就是你该做的。懂?

要理解佛对做什么的回答,的先了解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—轮回

佛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宗教,如果你了解佛教,当你经历的事情越多,你就越相信他。

佛教的轮回观将人生从你的(这一世的)人生提升到你的轮回(所以要理解轮回不能只局限于当前这一世),但是两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?(如果两世之间没有关系,那么轮回观是不成立的,反之,一旦两世之间存在联系,轮回就是成立的)佛教认为人是带着上一世的“业力”来到这一世,“业”—做什么的意思(不局限任何事务),业力就是要做某事的冲力,业力的表现方法是:厨师之所以想做厨师,老师之所以想做老师,我之所以想学区块链,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毛泽东,这些都是业力,人是带着业力来到这个世界的,而人要做的就是消除这些业力,佛教称之为–消业 ,,,所以什么是缘分的必然性,这里刚好回答了,你我皆有业未消,都会在来世在消,来世之后又来世,来世之后再来世,于是乎–能遇见你,真的是缘分啊。不过为什么要消业呢?佛也有解释–天伦之乐。这也是我对佛教的误解之一,我一直以为天伦之乐是指极大的享受,但实际上天伦之乐说的是人消除所有的业,脱离轮回。这里需要注意,佛教是无神的,没有人要求我们轮回,但是当你有重要的的事没做,有重要的人没去爱,你会选择脱离轮回吗?天伦之乐的意思是,所有的业都消完了,实际上是说人是主动离开轮回的,而离开轮回的人就是天伦之乐。

那么为什么我会说经历的越多就越相信佛呢,因为经历的越多会让你更加的不明白你为什么做你做的那些是,佛的回答是,你在消业。

这里有一股浪漫主义风,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不来到这个世界上,人为了消业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,该做毛主席的做毛主席,该写程序的写程序,生老病死,业没消的下一世,业消完了就天伦之乐了

当然消业的同时也会产生业,比如说我写了一个很好的程序(我消了我的业),但在我快死的时候程序出了个 bug(我含泪而终)于是我来到下一世的轮回,我又不知不觉间成了个程序员(或者类似的)。总之如此轮回。

所以我为什么做我做的这些事–消业。

最后补充一点,对于消业,算不上一个好东西。

评论